第201期 白麓Talk

两汉风云-董仲舒与两汉儒者

西汉前期,一个十七岁渴望文化的青年人向天下求问,“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问人性的本质,问夏商周三代治国思想,问如何让贤能之士为国效力,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连续三次上书答疑,史称“天人三策”,他的理论奠定了汉朝百余年的思想,他的学生影响了汉朝的儒林风气…

西汉末期,万人上书请求王莽当政,“天不私一姓,天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没有大规模军事冲突,政权在禅让中平稳更迭,这在一个皇权社会这是难以想象的。杀自己的儿子为奴隶抵命,解放奴隶,尊礼重道,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盐铁国有,攻打匈奴,一个被天下人推举的皇帝锐意改革却最终自焚。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王莽改制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东汉末年,桓、灵两朝,面对黑暗的势力,中国的读书人选择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反抗不公,坚持道义。三万太学生,天下名士,英勇赴死。党锢之祸,应该被所有中国人记住,李膺、陈蕃、杜密、范滂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士人皆以正义清流人士为楷模,范母对赴死前的儿子范滂说:“儿今日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

至三国时期,关羽读《春秋》,时人皆赞焉。何谓春秋大义,什么是大一统,大居正,大复仇,汉朝人爱读《春秋》反映出的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解读汉朝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钥匙是什么,这些现象的背后联系是什么,这个周日,我们通过一场讲座和对话一起来回顾自孔孟以下,中国第一个以儒学治国的朝代,体验这个时代中国人刚健雄浑的精神,梳理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

null

刘雪霏

刘雪霏,毕业于北京大学,2014年来美国,现在在纽约一家投行做quant。高中时师从朱翔非先生学习儒家文化至今,热爱中国历史,登山以及徒步旅行。

活动须知

 

请携带ID准时到场,以ID姓名报名。

 

活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