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学社读书交友会是一个全新创意的文化社交活动!通过对参与人数的限定(15-18人),以及对活动流程的独特设计,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能让您高效地互动,社交,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让我们为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相对于余英时先生的其它历史作品,《重寻胡适历程》读起来更轻松。胡适毕竟离我们很近,又是白话文大师,免去了需要阅读大量古文的麻烦。
《重寻胡适历程》是余先生写的几篇与胡适有关的序和论文的合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篇序,一篇是为台湾经联公司重新编校《胡适日记全集》所写的序《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一篇是为《胡適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所写的序《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重点通过胡适日记,叙述了胡适在每次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思想与活动。从他留学美国,到新文化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到内战期间以及后来的远赴美国定居,简要而清晰地再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有血有肉的,有激情更有理性的,有成功也有失败的胡适。一个历史人物的真面目,自然都是人言言殊的,但总觉得余先生笔下的胡适,是更接近于真实的,不仅仅因为那是胡适自己的记载,也因为余先生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左右,不夸大不拔高亦不文过不饰非的科学历史观。
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一文。应该说,余先生写胡适,是非常合适的。在思想上,胡适熟悉西方学术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影响,但在治学方法上,却是标准的中国考证学,两者的结合,是胡适思想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发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余先生自己,也是既熟悉西方学术思想,又受过非常好的传统国学教育的大家。由他来写胡适,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相得宜彰的。他既把胡适思想为何能够在当时发生重大影响力的原因解释得合情合理,同时也通过对胡适所代表的新思潮为何抵不住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冲击的解释,指出了胡适思想的内在限制,即用于批判旧文化,是有力的,但对于建设一个新文化,它却是没有答案的。
书中还有两篇文章,《胡适与中国的民主运动》与《文化复兴乎?启蒙运动乎?》,也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前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胡适在1947年所做的演讲的片段,余先生认为,是最能代表胡适的民主精神和信念的。我也认为如此。抄录如下:
有些人听了我这句话,也许要笑我说错了。他们说最近三十年来,民主政治已经不时髦了,时髦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代表劳农阶级的少数党专政,铲除一切反对党,用强力来统治大多数的人民。个人的自由是资本主义的遗产,是用不着的。阶级应该有自由,个人应该牺牲自由,以谋阶级的自由。这一派理论在眼前的世界里,代表着一个很有力量的大集团。而胡適之偏要说民主政治是文化的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不是大错了吗?
我不承认这种批评是对的。大历史上来看世界文化的趋向,那民主自由的趋向,是三四百年来的一个最大目标,一个最明白的方向。我们可以不必因为中间起了这一个三十年的逆流,就抹煞那三百年的民主大潮流,大方向。
想起胡适先生,常常会想起唐德刚曾经描述过的一个场面:他与胡适在大洋彼岸的书斋里,收集了大量来自大陆的批判胡适的文章,一一加以点评。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黑色幽默味道的场面。唐德刚写来,犹如隔岸观火,兴趣盎然。我却常想,真正可以“隔岸观火”的胡适心中,是否也如唐德刚一样的轻松呢?
胡适名言
1、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4、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5、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6、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8、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
9、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10、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
麓山学社 -让思想更精致
麓山学社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纽约麓山学社通过读书会活动提高参与者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力等综合素质。我们基于读书的兴趣,分享知识与感悟,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我们目前每周在纽约地区组织免费的读书交友会活动,地点在哥伦比亚大学或Fordham University。
订阅“麓山学社”,回复“美文”,阅读更多美文系列文章; 回复“ 读书会”,查看我们的纽约读书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