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琴道》《琴道》一书,由荷兰外交家高罗佩(R. H. van Gulik)于1931年写成。本书试图探讨古琴在中国文化上的重要意义。古琴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件主要用于独奏的乐器,但其特别之处在于它被中国文人赋予了神圣的含义,千百年来被作为知识分子的象征。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琴与松、梅、鹤、剑等意象之间的关联;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并作了关于中国古琴在日本流传情况的综述。该书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权威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作者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高罗佩对中国古琴十分痴迷。他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抗战时期,高罗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庆举办古琴义演,为中国抗日筹款,一时传为雅谈。主持人张若菁从心理学本科转型UX/UI设计师硕士,音乐剧狂热粉丝,对金庸十四部小说烂熟于心。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不屈不挠的纽约客。分享人张兴立CV上写她是哥大社会学硕士,Linkedin上说她是财经媒体从业人士,内心深处来说呢只是个爱生活爱音乐的人。活动详情10/16/2016 2:30pm曼哈顿-详见报名后微信群通知报名方式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填表报名活动费用完全免费活动流程1. 分享人介绍书籍/话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约30分钟)2. 每位参与者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提出问题(约2分钟/人)3. 所有参与者分小组讨论(约20分钟)4. 小组选派代表总结发言,分享人和主持人做最后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