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地位是儒家捧起来的,师襄是著名的乐师,孔子曾向他学琴,学了一首曲子,师襄说可以学新的了,孔子说不要 (⊙ˍ⊙),这首曲子的技巧我还没练熟;几天后,师襄说可以学新的了,技巧你已经很熟了,孔子说不要 (⊙ˍ⊙),这首曲子的意境我还没领悟;几天后,师襄说可以学新的了,已经你已经领悟啦,孔子说不要 (⊙ˍ⊙),这首曲子的作者我还不了解。几天后,师襄看到孔子一脸严肃( ̄. ̄)地望向远方,问他怎么了?孔子说我领悟到作者了,写这个曲子的人脸很黑,是个霸道总裁,一定是周文王。师襄Σ(° △ °|||)︴:“你好厉害,这首曲子就是传说中的《文王操》。”(注1)于是我们知道了,古琴弹得好,可以沟通到作者。(→_→)我琴弹得少,不知道真假,不过我能听得出来《酒狂》的作者很基萌,一定是竹林基贤。

 

确实有靠弹琴找到基友的。西晋的张翰,文学家,字季鹰,爱好弹琴,在东吴的金阊亭闲坐,忽然听到江上有人弹琴,张翰很喜欢,于是去船上勾搭,原来是名士贺循,两人聊得很愉快,张翰说:“你这是打算去哪儿呀?”,贺循说:“我去洛阳。”张翰:“(/≧▽≦)/哎呀太巧了我也正好要去洛阳!”于是就跟着贺循去洛阳了。他家里人找不到他了,多方打听后才知道他跑去洛阳了。(注2)

顺带一提,去了洛阳的张翰,在齐王司马冏手下做了大官,后来到了秋天,张翰忽然想吃鲈鱼脍了,于是辞职道:鲈鱼那么香,我想去尝尝。然后就跑回东吴去了。(注3)这成为一段著名的逸事,后来辛弃疾在词里写到了: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所以古琴弹得好,还有一个体验就是可以方便勾搭基友……

 

张翰时候的古琴和现在的样子就已经差不太多了,现在世上还有一张晋琴,是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的,叫做“猿啸青萝”,经管平湖之手修复,飞往太阳系外的旅行者二号里收录有管平湖演奏的《流水》,就是用这张“猿啸青萝”演奏的。这一形制据说是在东汉蔡邕时便已经基本确定了(注4)。蔡邕听见有人家里烧木头,抢救出来,做成神器“焦尾琴”,后世的琴尾端有保护的冠角,便取名叫做焦尾。有次蔡邕受邀去别人家做客,到门口时听到有人弹琴,蔡邕仔细一听,Σ( ° △ °|||)︴卧槽有杀气,这是鸿门宴!然后扭头就走了,主人追问他怎么回事,蔡邕说了,弹琴的人听说了,解释道:(>﹏<)我只是看见一只螳螂在捕蝉,蝉快飞走了,忍不住替螳螂着急。(注5)于是古琴弹得好,可以闻弦知杀气……

 

蔡邕晚上弹琴的时候,突然有根弦断了,蔡文姬那时还是个小萝莉,听见了就说:二弦断了。蔡邕不服,又故意挑断了一根,蔡文姬说:四弦断了。听得十分准确,可喜可贺可喜可贺。(注6)

 

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后来衍生出了《胡笳十八拍》,《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唐代琴师董庭兰最擅长弹这些曲子,他琴技高超,深受诗人们喜爱,诗人李欣对董庭兰的描述是:“日夕望君抱琴至。”(注7)高适也对董庭兰依依惜别,为他赠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古琴声音非常小,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弹给自己听,于是弹琴时常常有《竹里馆》所言的感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虽然幽篁已经无处可寻,但是明月依旧。

 

注1:《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注2:《世说新语》:贺司空入洛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张季鹰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张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注3:《世说新语》: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注4:《琴操》: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岩。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滨,滨,宾也,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

注5《后汉书 蔡邕列传》: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注6:《后汉书》注引《幼童传》: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谬。

注7:见李欣《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董庭兰所在的时期,是古琴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制琴世家四川雷氏活跃的时期。古琴的音色与其年份有很大的关系,当世所存的琴中,以唐琴最好,唐琴之中,又以雷氏所制的琴最佳。雷威是雷氏家族的佼佼者,他常常在大风天登上峨眉山,披着蓑衣酣饮于林中,听风吹树响,挑其中响声最悠长的伐倒制琴。雷氏琴现存的有数张,“春雷”,“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等琴,其中“大圣遗音”在2011年嘉德拍卖上以1.15亿拍出。也是在这一时期,琴家曹柔创制了减字谱,成为古琴的标准记谱方式,一直沿用到现在,因此我们现在能够演奏上千年前的琴曲。

 

 

 

(本文原载于知乎。未经作者授权。原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本社编辑联系。)

 

本期责编:小慧若鱼

文字编辑:牙牙

图片及网络编辑:Yingqi

麓山学社美文组

 

关于纽约麓山学社
麓山学社 『让思想更精致』
麓山学社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纽约麓山学社通过读书会等系列活动提高参与者的思辨能力,拓展文化认知。我们基于读书的兴趣,分享心得与感悟,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目前我们每周在曼哈顿地区组织免费的读书会活动,具体地点在活动开始前一天微信群内公布。
订阅微信公众号
点击最上方“麓山学社”或者长按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订阅。
加入微信群
长按识别扫描下方“麓山机器人”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后机器人会发送入群邀请。
成为志愿者
纽约麓山学社志愿者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热情欢乐的小伙伴,欢迎您通过邮件或微信与我们联系,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
麓山学社
微信公众号:lushanxueshenyc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麓山公众号
我是萌萌哒麓山机器人😜
微信号: lushanxue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