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书目

《孤独六讲》

《孤独六讲》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但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作者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蒋勋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主持人

夏爽(汤圆)

Jogging控,暴走控,博物馆控,滤镜控,人称“浪浪小公举”,热爱纽约热爱旅行。Master毕业现在纽约一NGO从事social media工作。梦想看不同的风景,做特别的人。

 

分享人

康文婷Apollonia

 
2016年五月从哥大咨询心理学专业毕业,目前在布鲁克林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正走在成为持证心理治疗师的道路上。本科在南方城市亚特兰大度过,主修心理和哲学,辅修艺术史和意大利语。素食主义者;喜欢研究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及可持续化。热爱阅读,尤其是科幻和侦探犯罪小说。喜欢用脚步丈量城市。希望能一直以一颗谦逊的心去了解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流派和生活方式。

相信每个人都感受过孤独感,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过“孤独不等于寂寞,寂寞不等于孤独”这个区别,然而每个人面对孤独感的感受都不一样。有的人逃避孤独,有的人直面孤独。不同的人对《孤独六讲》这本书可能看法迥异。对我来说,孤独是一个能让我好好面对自己的机会。孤独感并不总是好受的,却也不可怕,也不是一个需要摆脱的东西。相反,就如希腊古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镌刻的那句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所说,我往往在经历孤独感的时刻,有机会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去探究和思考我对事物的感受,不断地尝试去了解自己。心理学界也普遍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认识自我。换言说,体验孤独,是让自我持续不断地生长完善的过程,也是让内心丰盛而强大的方式之一。第三次在麓山学社分享,我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大家去思考孤独对自己的含义,以及我们和孤独感的关系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的。

 

活动详情

2/19/2017 2:30pm

曼哈顿-详见报名后微信群通知

 

活动费用

完全免费

 

活动流程

1. 分享人介绍书籍/话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约30分钟)

2. 每位参与者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提出问题(约2分钟/人)

3. 所有参与者分小组讨论(约20分钟)

4. 小组选派代表总结发言,分享人和主持人做最后陈述。

5. 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朋友可自愿聚餐,继续畅谈。

 

活动须知

1. 由于活动人数的限制,如果您因故无法出席,请您尽快通知学社志愿者并退出本期活动群,以便其他书友可以候补加入。

2. 请携带ID准时到场

3. 有关读书会的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在本期活动群提出,值班志愿者会尽力帮助您。

 

声明
参与者言论均不代表本学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