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麓山学社(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 ” 麓山学社”, 或加微信: lushannyc]

——————————

麓山学社读书会是一个全新创意的文化社交活动!通过对参与人数的限定(15-18人),以及对活动流程的独特设计,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能让您高效地互动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让我们为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假如你遇到一个文化人,被嫌弃逼格不高,那么这句话可作为最佳模板之一,消化运用。请自行变换版本,比如“平常为你写诗,为你撑伞,就够累的了,看点情爱小说怎么了,不就是用来取经的吗”。

所以说啊,那些把读书整成一种学习知识、当作一桩学习任务的仪式的人,真是莫名其妙。

虽然我们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提到读书,脑细胞和性子就开始打架了。这脑细胞打得过还好——动起来,老老实实啃书学习吧;打不过,就装死——反正进不到书里,飘向九霄云外了。结果你在这打架,人家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地理课本、政治课本,在旁舒舒服服地看热闹了。

到后来,这个习惯还是阴魂不散。上了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呀?多看点专业书吧,什么专著,什么概论,什么原理,全来了;有了工作,做的什么工作呀?多看点行业书籍吧,什么技巧,什么艺术,什么必备,气势汹汹,难以招架啊。

这样看来,读书真是让人全身不舒服。为什么呢,我们觉得它太“有用”了。而当你要以“有用”的动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恰恰它不那么吸引你了。就像如果你只是因为这个人“有用”才跟他(她)谈恋爱,那么我觉得你很难真正喜欢上他(她)——毕竟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了,凡事哪管那么多有用没用啊,逍遥自在,怡然自得,随性所至嘛。

虽说读书确有其用,像什么《厚黑学》、《资治通鉴的智慧》,将其通习数遍,简直就能像司马懿一样——“胸藏惊雷,面如平湖”了,身在职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把脚底板建立在他人的粉红脸颊上,面上哭啼啼,心里笑呵呵。还有像什么《卡耐基全集》、《王阳明心学》,说给俗人听那叫遇到知音,说给装逼的听那叫博览群书,关键是练就一副脸皮比树皮还厚的强大心理,刀枪不入,咸鱼翻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虽说世间确有能人,能以学习知识的态度看很多很多书。看点大部头的《经济学原理》,学些经济学知识;看点管理类的《富爸爸,穷爸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开拓开拓思维;看点《论美国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接触下政治理论,甚至看点《孙子兵法》《第三帝国的兴亡》,涉猎些军事。

就连《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哲学的慰藉》《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么棒的书,也要以“我有用!”的姿态吸引人了——呵呵,要是把书名分别改成《西方小说史》《古往今来的六位哲学家》《阅读的四重境界》的话,估计都得少一半的销量了吧!

不过,大部分人要是以这样的动机读书,那多半会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了;或者让人觉得: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这人身上怎么带着陈腐气,铜臭味。

曾经与一位新闻专业的学长对话:

我:“咱们读书会讨论小说吗?”

长:“不不不,只讨论专业理论。”

我:“为什么呢?”

长:“咱又不是文学院的。”

说的也是。看看毛姆《寻欢作乐》里面那些作家的生活呀,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里面那些动物的生活呀,王小波《黄金时代》里面王二的生活呀,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里面那个囚犯的生活呀,真是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可读书始终对我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书的封面、扉页、装帧、纸张、油墨、插图,像是长在我身上的新肉,生在欲望中的罂粟,挥之不去了。“一日不读书,浑身不舒服”,真是奇怪!

更奇怪的是,世间本就没有绝对自由这回事,读书却让我感受到精神、审美上的极致自由。你的想象力有话要说呀,“跟着我!我带你走进《刀锋》,去看那美丽的乡野,青绿的山谷,缓缓的河流;我带你走进《泛若不系之舟》,听印度高人讲道,就坐在他脚边,在晚香玉的氲氤空气中,享受从他的道行所散发出来的宁静和安乐;我带你走进《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经过菜园和垃圾堆之间的道路,来到小河边,看蜘蛛在草墙中筑巢……”在想象力带着你肆意徜徉时,其间生出的感受本身,也升华为美妙了。

世间本就没有如齿轮契合般的气味相投,读书却让我发现:这不就是我的感受吗,这不就是我的所思所想吗。

怎样才叫真正的喜欢?《苔丝》帮你说了呀,“其实他爱的是苔丝本人、她的灵魂、她的心、她的实质,而不是她在奶场上的能耐和做学生的才能。他爱的是她在大自然中天真烂漫的存在,而那并不需要传统的装饰来打扮。”

吃到好吃的点心是种什么感觉?普鲁斯特帮你说了呀,“就在这口带着蛋糕屑的茶碰到上颚的一刻,我猛然一震,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奇妙的事情。一种美不可言的快感传遍我全身,使我感到超然升华,但又不解其缘由。这种快感立即使我对人生的沧桑无动于衷,对人生的横祸泰然处之,对幻景般短暂的生命毫不在乎。有如爱情在我身上起作用,以一种珍贵的本质充实了我。”

就连这段话我要表达的意思——读书时的心旷神怡,毛姆也帮我说了:“我真希望能够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兴奋,经验多么丰富。它是没有止境的。它是极端幸福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同它相似,那就是当你一个人坐着飞机飞到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只有无限的空间包围着你,你沉醉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你是那样的欢乐,使你对世界上任何权力和荣誉都视若敝屣。前几天,我读了笛卡尔。那样的痛快,文雅,流畅。天哪!”

世间本就没有说来就来的享受宁静,读书却提供了如此便利的方式。你的内心,与跌宕起伏的故事一道,时而奔流,时而静谧;你的情绪,跟随人物的言谈举止,一同喜怒哀乐。这是“动”的一面。当读书的你成为别人的风景,这时候,你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眼神缓缓略过字里行间,双手似乎感受不到任何重量了,只做好与新一页篇章接触的准备。这是“静”的一面。在这一动一静间,你对自己的呼吸,手臂的重量,双腿的坐姿,都失去了感觉,它们既是不存在,也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了。

于是,当读书成了陶冶性情,成了一种喜好,你便不必做最可爱的人,气最华的人,毕竟已是最幸福的人。

要我说,喜欢读《追忆似水年华》《芬尼根的守灵夜》《2666》《项塔兰》《阿特拉斯耸耸肩》《傅科摆》这类书的朋友,别遇着爱看网络小说的友人,就背地里偷着乐、见着面冷嘲热讽了,大家都是「喜欢」读书的人。

(本文由作者肖遥生授权转载。肖遥生公众号ID:xiaoyaosheng3。)

**************************

麓山学社 –让思想更精致

麓山学社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纽约麓山学社通过读书会活动提高参与者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力等综合素质。我们基于读书的兴趣,分享知识与感悟,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我们目前每周在纽约地区组织免费的读书会活动,地点在哥伦比亚大学或Fordham University。

订阅麓山学社”,回复“美文”,阅读更多美文系列文章; 回复“ 读书会”,看我的纽约读书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