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说,素食是她做过的最好的改变。开始素食后,就没有过想回到非素食的状态,因为观念转变得彻底。当她再看到鸡肉时,她会想到这块肉曾经是一只活生生的鸡,它在死前一定遭受许多的痛苦。“我知道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是素食者,比如达芬奇,他曾说:‘我不愿我的身体成为其他动物的坟墓(Mybodywill not be a tomb for other creatures)’。一年半以前,张思做了大量的调查并看了各种资料后,最终做出了决定:要成为一名纯素食者,不吃蛋、奶、也不吃蜂蜜,尽量不购买使用任何动物制品和伤害动物的商品。
未曾预料,这一份对动物的爱,让她获得了一份新惊喜。素食并不意味着平淡寡味、亏待自己,而是探索到一个新的自我。“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心态上的变化。首先,我看待自然的眼光不同了,看到一草一木和所有的生命万物都息息相关。另外,对不同的观点更加宽容和容易接受了。”
除此之外,素食之后对下厨这件事情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大的乐趣就是探索各种以前没有吃过的食材,搜集、试验和发明食谱,创造的乐趣是无穷的!”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因为爱,所以素食;因为素食,所以发现下厨的乐趣。萧伯纳说: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
张思,英文名Hazel
兴趣广泛,热爱跑步、旅行以及一切户外活动,热爱自然和动物。喜欢读书,好奇心重,遇到各种问题都喜欢穷根究底,热衷将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与哲学专业。做过三年多出版工作,包括编辑、营销和数字出版,曾任职于广西师大理想国与豆瓣网。
现在纽约大学读整合营销专业硕士学位。经营个人微信公众帐号“素食星球”,喜欢在厨房捣鼓各种食物,见各种各样的人,体验纽约的丰富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间小食铺,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食物
“我可以全都推荐吗?嘿嘿,我的食谱都很棒,很难选择啊!”在我让张思推荐两道自己最喜欢的素食食谱时候,她在那里“臭美”得不知如何选择。然后,斟酌再三,开始跟我详细地介绍起下面两道菜。
“如果推荐两道的话,我会首先推荐墨西哥辣味什锦豆这道菜。以前只知道豆类可以放进粥和米饭里,不知道还可以做成好吃的菜,现在想想已经流口水了!食谱中要求放墨西哥烟熏辣椒,你可以用普通的辣椒粉或干辣椒代替,腌青辣椒可以用少量四川的腌朝天椒代替,虽然不是墨西哥味了,但保证也很好吃。
另外,推荐我的能量球,椰枣、大枣、葡萄干、杏干、梅子或无花果等一两样干果,加上一两样杏仁、腰果、葵花籽、南瓜籽、亚麻籽粉等坚果和种子,再加上肉桂粉、巧克力粉、椰丝等材料,用料理机或搅拌机搅拌(先打坚果和种子,后放干果),最后做成能量满满的健康零食,制作过程和随身携带都很方便,而且超级美味!”
她是真的爱下厨,喜欢在厨房捣鼓各种食物。她说素食后,下厨的热情被点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她去素食餐厅吃饭,若是看上了菜单上有趣的食物,便会自己去尝试做起来。“那次在纽约的一家素食寿司店吃到黑豆红薯和燕麦做的布朗尼之后,就回家试验,没想到结果比餐厅里吃到的更好吃。”
她的梦想是开一间自己的素食餐厅。为此,现在的她在课业之余,忙碌地研究食材、钻研厨艺、搜集和试验食谱、做素食招待朋友获得反馈,去素食餐厅拜访调研、看素食相关的图书、和素食者以及非素食者探讨素食,观察素食的发展变化和潮流趋势,搭建她的食谱博客和“素食星球”微信公众号等等。梦想的实现需要等到合适的时机以及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在那之前充足的准备工作是必须的,所以,虽然是学生身份,但是对于梦想的追求丝毫不懈怠。
(张思的自制美食:墨西哥玉米饼配上自制的鹰嘴豆泥、牛油果、羽衣甘蓝、墨西哥腌辣椒和番茄辣酱)
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是素食者,比如达芬奇,他曾说:“我不愿我的身体成为其他动物的坟墓”(My body will not be atomb forother creatures)。
在吃素之前,张思也只遇到过一两个素食者。虽然知道素食健康,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吃肉”这个问题。“因为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吃肉长大的,我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一只动物,所以面对一盘肉的时候,不会去想它是怎么来的。”
她还清晰地记得是在2012年的8月1日,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21天健康挑战”的活动(美国责任医师协会发起的21天吃健康纯素食的挑战),便开始浏览网页。
“当时感觉有一个声音在召唤我,跟我说‘你应该开始素食,你看到这个网站或许是天意。’”张思回忆道,“我突然想起大二那年,爸爸的朋友送了一只漂亮的野鸡,这只野鸡在我家生活了一个星期才被杀死,妈妈炖了一锅鸡汤,全家人一起享用的时候,我坚决一口鸡肉都没吃,一口鸡汤都没有喝。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在看到那只鸡以后,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中学时在《孟子》里看到过一句话“见其活而不愿其死,闻其声而不愿食其肉”,大概是人之常情。当我得到那个声音召唤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要素食,毕竟彻底改变过去25年的饮食习惯,不是那么轻松的决定。于是我开始寻找“素食的原因和意义”,了解肉从哪里来,以及其中的过程。”
她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明白动物可能因为人类食用它们遭受到痛苦,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因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得知农场为了不让动物生病,给动物注射许多抗生素,为了让他们长得更快更大,给他们注射大量荷尔蒙,动物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被放尽血,鸡们被烫掉喙、关进装满上百只鸡的狭小笼子里,翅膀动弹不得,有的因为互相踩压而骨折或者窒息而死,蛋厂的小公鸡们被直接扔进绞肉机绞碎,成为它们妈妈的饲料,奶牛被迫一直怀孕,小牛一出生就被带走,吃不到妈妈的奶,被关进黑箱子里,吃的是不含任何营养元素的饲料,最终成为高级的“小牛肉”(Veal),动物们能够感受死亡的来临,他们在极度恐惧之下体内会释放出尸毒,最终被我们吃进肚里。
我还知道了,生产一磅肉需要2500加仑水,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肉类产业在中南美洲大片覆灭热带雨林,改种牧草。大量的大豆、玉米和其他谷物被用来喂动物,而世界上还有9.25亿饥饿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由于农场动物生存条件的恶劣,鸡与牛的血癌越来越流行,而美国和中国小孩罹患血癌致死的也越来越多,这种事实,使科学家不得不怀疑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素食者患血癌的比率比非素食者低45%。”
在看了大量的资料后,她最终做出了决定:要成为一名纯素食者,不吃蛋、奶、也不吃蜂蜜,尽量不购买使用任何动物制品和伤害动物的商品。
(张思的自制美食:牛油果和鹰嘴豆泥搭配的三明治)
许多时候,我们怀念的不是肉,而是一种味道、感受或记忆。发挥创造力,你就会发现素食的无穷选择和可塑造性。去用心体会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你会更加感恩和享受。
张思说素食是她做过的最好的决定, 开始素食后,她就没有过想回到非素食的状态。现在,当她看到鸡肉,就会想到它曾是一只活生生的鸡。她会想到这个动物死前遭受的痛苦。同时,也会想到这块肉上所含的来自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的细菌和毒素,它的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至今她成为素食者也已经大约一年半了,我问她过程中是否有不适应的状态。“最初的两三周,身体在适应新的饮食,会经常感觉到饿,所以我总是随身带着香蕉坚果红枣之类的零食。我在网上看到过渡阶段觉得饿是很正常的,身体适应之后就不容易饿了,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还找到一本美国人写的《素食者膳食指南》的电子书,对素食的营养有了非常全面和科学的理解。我现在可以一天不吃饭或者吃生食(没有主食),依然精力充沛。”
对于许多人素食之后遇到的各种身体问题,她认为不该将责任归咎于素食。“身体的问题并不只有饮食这一个因素,你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等对身体都有很大影响。有人说我贫血或体寒,没法吃素。我想告诉他们,如果你每天锻炼身体,经常晒太阳,再加上吃得健康,不会有体寒贫血的问题。有些素食者吃素以后热量摄入不足,或吃得不够均衡,比如只吃种类单一的蔬菜和白米饭,不吃豆类坚果和其他全谷物,导致缺乏营养,最后得出素食不够营养的结论,转而吃肉。也有些素食者吃大量加工食品(现在素肉、素零食已经很容易买到了,尤其在淘宝),或者油炸食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反而很少,也是有问题的。总得来说,吃素比吃肉蛋奶要健康,因为不再摄入动物蛋白和各种毒素,但也要注意吃得天然、少加工、种类丰富多样,才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素食之后张思身体上的改变很大。比如对身体的感受更敏感,精力比以前更加充沛,两年间除了感冒过一两次,没有得过其他病。当然,也和她坚持跑步锻炼有关系,增加了抵抗力。与此同时,因为吃的东西干净,没有动物蛋白和油脂,皮肤也比以前好。经常锻炼加上健康蔬食,新陈代谢比较快,体内毒素少,人衰老也会比较缓慢。“我的目标是40岁的时候看起来像30岁,60岁的时候看起来像40岁,努力活到100岁,哈哈。”张思开心地说。
另外一点,她发现最大的改变是心态上的变化。“我看待自然的眼光不同了,我看到一草一木和所有的生命万物都息息相关。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即使是最渺小和微不足道的生命也值得尊重,也存在美和灵性。人类和万物平等,我们不是地球的主宰或主人,地球和生命在人类出现以前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我们不应该违逆自然规律,竭泽而渔,而应该与万物和谐共存,否则毁灭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张思说她以前是比较顽固的人,喜欢争论。现在会去理解每个人的想法背后都有历史、个人习惯、价值观、社会成见、性格等许多因素组成。我们可以不赞同彼此,但理解彼此的观点从哪里来。所以,现在的她对待身边的人都会更加的宽容和容易接受了。因为习惯了自己去查关于素食的信息,所以,久而久之,她养成了对任何信息都进行核实和佐证的习惯,不进行自己的研究调查之前,不下任何结论或决定,保持敞开的心态。“因为,我知道,没有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你的医生告诉你的关于营养的知识可能全是陈旧错误的。即使是所谓的专家,也可能有其局限。而互联网可能帮助你找到更多你想要的信息,最终你可以自己决定相信什么。”
**************************
麓山学社 –让思想更精致
麓山学社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组织的宗旨是提升中国人中产阶级和大学生群体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
我们目前在纽约地区每周有两个免费活动:读书交友会(哥伦比亚大学校内)以及无领导小组(NYU校内)。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麓山学社公众号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