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老话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生命的终点就那么明晃晃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估计大部分的人都会放下曾经的怨怼或愤恨吧,在怎么说,这一世的恩怨情仇也还是在这一世了结,何必带到另一世去烦扰自己。

有时,我也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今天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的最后一天,我会干什么,我发现我想不出什么,十有八九还是就这么过吧,顶多晚上的时候写封遗书,好歹留几个字给我爱的人们。

莫里教授也写了遗书,但他的遗书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爱家人朋友的,而是写给全世界的人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每个星期二都给自己的学生米奇上课,讲述死亡、爱、家庭、婚姻等等人生议题。
就像米奇在后记中写的,“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莫里老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仍在改变着自己。他没有屈服,也没有刻意顽强地去抵抗去抗争什么,而是平静地接受,接受上帝的安排,与生活握手言和。

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潜水钟与蝴蝶》中的主人公。在他们的人生辞典中,好像没有用力地去抗争命运,他们只是接受了命运,尽管命运带给他们的是最不堪的遭际。但接受并不等于被动地任人鱼肉,而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实,也许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拿来做教育例子的那些标杆人物,那些身残志坚的让无数孩子从小一直膜拜到大的英雄们,并不是英雄。那只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而已。也许在那样的时刻,他们必须要那样做才能活下来,但却被国家媒体赋予了很多也许连他们自己都讨厌的意义吧。

莫里教授说,我们要警惕被流行的文化洗脑,最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文化,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你的每个行为都出自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要别人替你做选择与判断。时隔多年,这句金句还是对很多人有效,尤其是对现在中国的很多年轻人。所以目前的学校教育也许还是少经历一些为好,起码日后重新洗白自己的时候不用那么费力。

在这本书中,莫里反复提到了一句话:相爱或是死亡。
这是一句诗,也是莫里教授最想告诉自己的学生的一句话。人的肉身可以消亡,但爱不会。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吧,自己的亲人已经去世几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但你还是会经常想起他,那些他给你的关爱,会留存在每一个被爱惠顾过的人的心间。永远,永远。

也许这就是莫里教授总是对米奇说去爱的原因吧。现在对婚姻有困惑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莫里教授是怎么讲述婚姻的,“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没去尝试,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还有这句,“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得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莫里教授是极力告诫人们都要开始一段婚姻生活的,或者是要有一个终身爱人,这个爱人不是朋友,不是家人,是可以与你一起生活的爱人。我其实不知道婚姻是不是一定要有,但我觉得爱人是一定要有,家庭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最后的退路。我们现在有父母亲,父母所在的家庭是我们的退路,但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家庭,没有丈夫孩子,我们一旦遭遇变故的话,那,退路是哪里呢?

当然这是我的一点臆想,人生的出路和退路都有很多,但如果有机会,还是有一个一生相伴的人会更温暖一些吧,起码,在朋友不能顾及到维度,你还有爱人可以相伴。

我喜欢这段话,摘录如下: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知名的疾病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