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By侯小墨 –Kindle 阅读者

感谢
来自群友@侯小墨的富有感染力的读书分享,这本Being Mortal放在我的kindle里面很久了,一直没有决心读下去,一是觉得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也是宿命,我想象不出来这本书能写点什么,二是觉得死亡离我还比较遥远,虽然也有经历亲人的离去,但总觉得考虑这个问题还有些早。读完这篇分享后才知道自己完全错了,虽然已到中年,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还刚刚开始。
下面请大家阅读这篇无删节分享。也欢迎更多朋友加入分享的队伍中。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如此的直面死亡,直到我26岁这年的春天妈妈催着我打电话给奶奶。出门读书多年,家对于我越来越像海鸥的那根木棍,一直相信只要有它能让我偶尔歇歇脚,我就能横渡重洋直到彼岸。
奶奶的语气一如平常,但是我直觉这不是好事。转头询问父亲却得知爷爷初步诊断胃癌晚期。还记得那是个周四晚上,彻夜未眠。回家的路上都在不停的想像现在的爷爷会是怎样的一种形容,见了面反而惊喜,除了手背上刺眼的针管,并没有许多憔悴。然而周一出诊断结果时,肿瘤内科、肿瘤放射科、肿瘤外科三科会诊下来,医生让家属选择治疗方案,父亲下楼抽烟,坐在病床边的我眼泪却忍不住一直在流。
还记得知乎有个帖子,说一个人先后为了治疗岳父和父亲的癌症散尽家财,放疗、化疗等等各种方法都用过了,但是残酷的现实只还给他们负债累累和满目疮痍。同情之余,私以为如果主人公能早点看到这本书,可能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医疗和养老问题是各国都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也不例外。加上越来越高的癌症等恶性疾病发病率,目前的公立医疗系统还完全不能解决我们正在面临的医疗挑战:高精尖的医疗资源都在一二线城市,而普通三四线城市的恶性疾病发病率并不低于一二线城市,当地医疗系统能够解决的问题还极其有限,很多时候医院的诊断通知书就是一纸死亡证明。虽然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医疗系统也在积极培训医护人员,但是技术落后和人才短缺是难以通过培训克服的。
而当恶性疾病遇上养老更是一个无解的两难选择。在中国的养老还是靠家庭的大环境下,50、60后这一代,兄妹数量较多,矛盾还不是特别显著,现在70、80后面临的问题又加上了养老这座大山,这个问题就已经迫在眉睫了。
中国的文化讲究孝,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孝顺?85岁的外婆至今不愿住在任何一个子女家中,因为那样的环境让她觉得孤单,她宁愿一个人在小小的院落里和几只野猫相伴。
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养老可能性:老年社区。
“使老年生活有意义是一种新的思路,这比仅仅使老人安全需要更多的投入。“
在过去的中国,职工退休后一般生活在单位提供的住宅小区,里面都是熟识的同事和朋友,每天见面聊天,情况可能还好一些,但是在到处都是大规模商品房的现代都市,或者子孙全部外出务工或者上学的正处于城镇化的广大中国农村,情况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多少老人一个人在孤独地做饭洗衣?多少老人因为认不得大城市错综复杂的道路而选择在家中与收音机为伍?诚然,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后退休时代的沉闷生活让很多人处在罹患抑郁症等多种精神疾病的边缘。养老已经不是单纯的付多少钱的问题,他们需要来自精神的鼓励。
“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的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充电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还留着化疗药物,后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类人面对生命结束时的心态,是有一个从恐惧到接受的过程,正是这个对未知的恐惧和拒绝接受现实的态度,让我们难以冷静理智的对待这最后一段人生旅程,再加上种种恶疾带来的折磨,更是令人痛苦不堪,而本书正是我们想要的救赎。
说救赎可能言过其实,但至少它能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去面对未知,面对死亡。书中引述了一段苏格拉底和拉凯斯的对话:
苏格拉底表示怀疑。他指出,有时候,勇气不是不屈不挠,而是退却甚至逃跑,世上难道没有愚蠢的忍耐吗?
拉凯斯表示同意,但又加了一个定语。也许勇气是‘智慧的忍耐’?”
有些病就必须想尽办法治吗?为了多活一两天而额外承受痛苦值得吗?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每一天的安平喜乐吗?
<
section class="tn-Powered-by-XIUMI">一股新的潮流已经到来,那就是回顾这几十年时光,我们是不是走的太快了些?信息革命过后,世界正在扁平化,我们确实发明了很多新技术,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增加,不少人都在向着永生的方向努力奋斗,但是,这些新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吗?我们是不是过多强调了存在而忽略了如何存在?
书里向我们介绍姑息治疗,介绍临终关怀,介绍老人社区,许多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用和我们认知中迥然不同的方式抗击癌症,通篇并没有许多描写,但是能看到的,是一片祥和景象,也许天堂也不过如此。
“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思考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这种勇气已经够难了,我们有很多理由回避它。但是更令人望而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问题在于明智的目标往往并不那么明确。”
这是一本越早读到越早受益的书,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现在的社会让我们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结果主义,越来越平均化,而殊不知,真正的成功并不在功利中,走向结果的过程也同样精彩,而不服从与平均的那一个个被删去的个体,才是鲜活的存在证明。
最后我们选择了手术,万幸肿瘤还有摘除的可能,今年的春节,将是一个让人喜极而泣的日子。希望读到本书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终得始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