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麓山学社(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 ” 麓山学社”, 或加微信: lushannyc]
——————————
麓山学社读书交友会是一个全新创意的文化社交活动!通过对参与人数的限定(15-18人),以及对活动流程的独特设计,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能让您高效地互动,社交,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让我们为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 《周公解梦》—中国研究梦的源起
周朝的占梦官,对梦分类有很大推动。《周礼?春官》记载:“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无忧无虑的自然之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寐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春秋战国至秦汉,沿用周朝的分类法。战国秦汉间的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论述了五脏气虚之梦、十二不足之梦、十五盛之梦等。汉代则重新对梦进行了分类。东汉王符在《潜夫论》中指出:梦可以分直接反应的梦、象征性的梦、全神贯注于某事所导致的梦、想念的梦、不同地位背景的人做的梦、与现实相反的梦、随天气变化所做的梦、与时间顺序相对应的梦、病气散集所导致的梦、结合做梦人的性情好恶判断吉凶的梦。西晋时著名的玄学家乐广从梦的形成原因出发,将其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由想引起的,一类是由因引起的。隋代著名医学家杨上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梦是人体疾病引起的,能反映人体病变,有些梦则不具这种意义。佛教于东汉传入中国,至隋唐已非常盛行,佛经中有关梦分类的内容也得到弘扬。佛教有很多派别,有关梦的分类方法亦不尽相同,较典型的有:身体燥热多梦见火;身体感觉凉则梦见水;身体轻多梦到飞;对往事回忆多梦到内容相似的梦;预知未来的梦等。
* 《梦的解析》—西方研究梦的高峰
说到西方对于梦的研究,不得不提到这个人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精神分析创始人,同时他也开启了现代研究梦的先河,用理性的思维和实验手段对我们一贯认为神秘的梦进行解析。在他的理论中谈到了任何心理活动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只有有起因,才会有其果,所以任何梦的产生都可以找到其发生的根源,例如:梦是近期内对心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或现象,或者是童年早期生活经历的再现。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梦都是人们“愿望的达成”。无论你的梦中直观得到的结果还是隐藏着的其他的目的,均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或者是在现实的道德法律束缚之下无法付诸于行动的愿望。在他的理论中还提到了梦境的“显意”和“隐意”,即人们的梦境需要细致认真的分析,很多愿望是隐藏在看似毫无关联甚至乌七八糟的影像后面,而造成人们对于梦境的困惑无非是人们自己本身都无法察觉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如果一个人不能坦白他内心所想和近日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在童年时期受到影响至深的事件或者养成的某些思维习惯,那么要准确释梦几乎是很困难的事情。一个梦境的解析,有初级表面的分析,也有更深层的分析。弗氏认为最深层次的分析始终会围绕一个主题:性。但是这一点,弗洛伊德是作为一个精神病理分析学家的角度来谈及,本论文暂不论及此点。在他的《梦的解析》中,提出了广为人知的俄狄浦斯情节,即我们所谓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这一点是用来说明为何在我们的梦境中时而会出现亲人死去的情形。
弗洛伊德的观点主要是在阐释:人们的梦与自己儿时的记忆有相当大的关系,人们的梦因为是“愿望的达成”,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人们苦于此事的压力和达到内心的平衡。
*亲人逝世的梦
也许我们都有过在梦中见到自己的亲人死去的情形,可能是自己的双亲以及兄弟姐妹。这种梦和中国的延传几千年的孝道仁义实在是违背甚远。于是凡属于做了此类梦的人们醒后大都会自责不已,并且会因此更加爱护尊敬自己的长辈或手足。
而在西方,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每一个梦都是“愿望的达成”,这个说法即使摆在西方人面前也难以让人接受。让我们来看一下弗洛伊德是如何解释这种梦的。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梦无非是儿时对自己心灵造成大的影响的景象或事件的影子,而关于亲人之死的梦,则要追溯到幼儿出生时期。弗洛伊德分别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莫雷特为例, “……我们早就注定第一个性冲动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而第一个仇恨暴力的对象却是自己的父亲,同时我们的梦也使我们相信这种说话的。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就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我们童年时期的愿望的达成。”
“……哈姆雷特能够作所有事,但却对一位杀掉他父亲,并且篡其王位、夺其母后的人无能为力——那是因为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经潜抑良久的童年欲望之实现。于是对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谴不安所取代,因为良心告诉他,自己其实比这杀父娶母的凶手并好不了多少。”
这些说明了孩子在出生后的幼儿时期,有杀父娶母或者杀母嫁父的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非想象中那么和睦,并且相反绝大部分是有矛盾冲突的,矛盾的焦点无非是争宠。所以梦到自己亲人死也就能解释得清楚。弗洛伊德还提到,小孩子眼中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死亡,他们单纯地认为死亡无非是这个人离开了不再出现,而不能像大人那样能感同身受死亡的悲伤和无奈。所以小孩子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死亡也无非是为了得到或夺回曾经的宠爱。在这个问题上,弗洛伊德依然没有离开他的主题:性。他以一种匪夷所思的角度对这种梦做了解析,这种梦依然还是“愿望的达成”。
(本文转载于知网)
活动参与者的一切言论都不代表本学社立场。
**************************
麓山学社 –让思想更精致
麓山学社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纽约麓山学社通过读书会活动提高参与者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力等综合素质。我们基于读书的兴趣,分享知识与感悟,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我们目前每周在纽约地区组织免费的读书交友会活动,地点在哥伦比亚大学或Fordham University。
订阅“麓山学社”,回复“美文”,阅读更多美文系列文章; 回复“ 读书会”,查看我们的纽约读书会活动。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