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内容:

《庄子》是个什么书、对世界的文化有多大的意义,这用不着谁再废话了。我们生而为中国人,天天儿说着汉语,要是不欣赏欣赏《庄子》,实在可惜。

《庄子》说深也深,说浅也浅。咱们要是在语文月考里出一道《庄子》的简答题,随便一个中学生也能扯一个钟头;可是任世界上哪个大学里,再怎么渊博的老头子老太太,念起来《庄子》来,恐怕也不敢说没有疑义。

《庄子》的很多思想未必深奥到不能理解,可是文本本身常常叫人头疼。大部分拿《庄子》侃侃而谈的人,恐怕也只是念明白几段而已,而很多号称会通中西的学者,实在也免不了“读不懂书”的讥讽。照我看,在发挥《庄子》的哲学、美学意涵之前,理解核心字句,理清文本逻辑,这种貌似“中学生功课”的过程,其实是非常必要而不那么容易的。

讲者自幼爱好庄书,大学以来,每年必重读一过。年岁际遇恒为不定,陈言旧语每见新知。未敢通论纵览,稍能解识篇章。因选《齐物论》一篇,为庄学大义肯綮,而历代素号难度读。因旁参旧注,发挥鄙见,为诸君分享“《齐物论》通读”,旨在读通一篇,而微窥全书神采焉。

推荐阅读

《庄子校诠》,王叔岷

《庄子纂笺》,钱穆

《庄子集释》,郭庆藩

 

作者: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主讲人:陈熹,沈阳人,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在读。业余从事中国历史及中国哲学研究。

 

时间: 6/5/2016 2:30pm

地点:Fordham University 曼哈顿校区-详见报名后微信群通知